学科建设究竟应如何定位?去年,应用数学、有机化学、光学、中国古代文学、政治学理论5个重点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比较文学和生态学3个重点建设学科与学校签订了学科建设任务书,任务总期限为三年。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对学科建设内涵的认识更为深刻。在1月13日下午召开的学科建设工作总结会上,与会人员普遍认同:学科建设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根本。
会议在多功能会议厅召开,由院长谢峰主持。会上,科技处处长、学科办主任吴赋光传达了四川省有关会议精神,进行了一年来学科建设工作情况通报,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思路,学科办副主任齐泽民作了补充;副院长曾良从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的高度,明确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并阐述了国际国内学科建设的先进理念和学科建设中领军人物的重要性等问题;各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逐一说明了一年来的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从大家的发言来看,一年来各学科在本教学单位领导层面、教师层面和团队层面获得了高度的重视。各学科学术团队在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任务完成情况差强人意,尤其是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方面仍迟滞不前,缺乏标志性成果。究其原因,与教师思想不够解放,管理机制有待理顺,方向特色尚未找准,团队精神需强力打造,人才建设、条件保障需进一步跟上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年磨一剑,第一年实践情况不太理想势必影响后期任务的完成,影响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在2014年以后争取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硕士点的目标的实现。对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马元方对从四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大家的发言,对大家的意见作了表态。他说,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认识,坚定把学科建设工作抓实抓好的决心;二是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认认真真、开拓性地搞好未来五年的学科建设子规划;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核心作用,切实增强学术团队的战斗力;四是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加大投入,给予学科建设充分的条件保障。他希望全校教职工上下一心,团结奋进,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开创学科建设工作新局面。
谢峰院长最后强调了五点意见。第一,进一步理清学科建设工作思路,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第二,要把加强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调整有机统一起来,不搞几张“皮”;第三,要加大对学科建设工作的投入,包括精力的投入,场地设备、文献资料等的投入以及“分层级”经费的投入;第四,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要认真领会有关政策,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第五,学科建设工作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各学科、各教学单位实际情况开展。他还针对大家的发言当场明确了三项任务:一是科技处在各教学单位设置科研岗,为学科建设工作“松包袱”;二是各教学单位要将学科建设落实到“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中去,做好学科建设子规划;三是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要围绕学科建设搭建平台的需要,在人才引进上出新招。
全体校领导,各二级学院正副院长,校办、科技处(学科办)、教务处、人事处、计财处、设备处、高研所、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部门负责人,各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主任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