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 开创未来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08-04-11 点击: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侯德础教授应邀到我院讲学

4月10日下午2点20分,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历史系硕士生导师侯德础教授在学术报告厅主讲了一场题为“为了铭记的纪念——一鳞半爪说抗战”的学术讲座。他列举了大量历史数据和史实资料,系统地阐述了八年抗战这段令人难以忘却的历史,并针对慰安妇、细菌战等热点问题,尤其是四川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战时开发建设作了深入的剖析。

勿忘国耻 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侯教授首先提供了一些历史真实数据,如: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死难人数为3000~3500万;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日本在中国抓了3700余万劳工,其中1000余万人被折磨致死;抗战中,中国兵员死亡3211418人,歼灭日军2762818人……此外,他还就一些热点问题作了详细阐释。侯教授还介绍了日军在中国大搞细菌活体实验的情况。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建的关东军防疫给水总部占地30余平方公里,有11个研究部、3000多名工作人员,主要就鼠疫、霍乱、伤寒、天花、炭疽等进行活体实验,每3天2人,每年500~600人,每月能生产300公斤鼠疫疫苗,共计有3000余人受难。

侯教授说,“抗战是中国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要让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子孙牢记这些事实,但是不要敌对,要将它作为自强不息的鞭策。”

无川无军 四川抗战功不可没

“无川不成军”,四川在抗战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其战时开发和大后方建设也是成效显著的。侯教授长期研究四川地方志,他高度评价了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抗战时期中国工业西渐是中国历史的三次“西部大开发”中的第一次,紧随其后的是1964年“大三线建设”和当前我国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并总结了五点意义,即:一是为坚持抗战生产了大批军需民用物资,大体保证了正面战场轻武器和粮食供应无缺;二是带动了西部水利、矿产等资料的开发和利用;三是促进西部工农业技术的发展进步;四是培养了西部地区工业建设骨干队伍;五是初步奠定了西部地区工业布局。

正视历史 爱国强国共荣共辱

讲座最后,侯教授感慨地说:“抗战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分裂必然受辱!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自强不息建设我们和谐繁荣的祖国。”

背景资料:

侯德础:1947年11月生,四川营山人,现任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抗日战争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四川地方史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