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走进沙巴体育平台:范长江新闻学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11 点击:

6月10日下午,“寻找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走进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活动在沙巴体育平台:东区礼堂隆重举行。范长江长子、范长江新闻学院顾问范苏苏,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纪录片导演、“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发起人冯雪松,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界人物研究所所长乔云霞,原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陈申,方大曾外甥、原四川日报高级记者张在旋,张在旋先生夫人贺晓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解读方大曾》一书责任编辑彭莎莉以及江志顺、于宁、乔天富、罗成友、刘畅、肖亚光、刘少华、郑鸣、赵拴、栾俊学、王天定等11名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寻找方大曾”校园行这项影响广泛的公益计划圆满落幕。学校校长张志远、副校长曾良,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钟建明、范长江新闻学院副院长高卫红、范长江新闻学院教授翁礼明出席了本次活动。

方大曾笔名小方,是中国战地记者的先驱、杰出的摄影家、《大公报》战地特派记者、“七七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在当时,与范长江等人同负盛名。他关心底层百姓苦难的生活,用相机记录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的社会民生。“九·一八”事变后,他留下了很多反映抗日题材的摄影作品,后于1937年9月在抗战前线失踪,时年25岁。

为弘扬和传承这种精神,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发起“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该计划从2015年9月起至2017年7月,“卢沟桥事变”80周年,方大曾诞辰105周年纪念日止,已先后走入清华、北大、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19所国内外知名高校。沙巴体育平台:是该公益计划的最后一站。

此次“方大曾校园行”公益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副校长曾良主持。

张志远校长首先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代表全校师生向莅临学校的新闻界老前辈、老师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张校长指出,“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走进范长江先生故乡的内江师范学院,让范长江、方大曾两位当年的战友能在内江相聚,这正如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所言,是新闻史上的一段佳话。他谈到,如果说方大曾、范长江先生向我们展示了艰苦岁月中新闻人的人生境界,那么冯雪松先生则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新时代媒体人的职业精神。他号召广大青年学子坚定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向如方大曾、范长江、冯雪松一样的正能量人物学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热烈的掌声中,张志远校长为冯雪松先生和第十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解放军日报高级记者乔天富先生颁发了范长江新闻学院兼职教授聘书。同时,《解读方大曾》一书的主编冯雪松先生、责任编辑彭莎莉女士向范长江新闻学院现场捐赠了30本专著。

赠书仪式结束后,活动进入第二阶段,由党委宣传部部长钟建明主持报告会。

会上,冯雪松先生以“寻找方大曾”为题,深情讲述了抗战摄影记者方大曾消失与“重现”的故事。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从“方大曾是谁”、“关注民生的摄影师”、“一个人的绥远之行”、“消失的战地足迹”、“家人的等待和我们的寻找”五个层次层层深入,将一名独立、正义、关注底层人民生活、关心人类命运的具有崇高理想的战地记者的生命轮廓和精神面貌展现了出来。冯雪松表示,十七年来,从纪录片《寻找方大曾》,专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解读方大曾》,到方大曾纪念室,再到“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通过不断地努力、发掘、推广,方大曾的生命轮廓和精神面貌逐渐清晰,重新回归当代人的视野,这既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是对于对未来的责任,我辈责无旁贷。他勉励青年学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从业中更好地学习和弘扬其精神,延续家国情怀。

随后,范长江长子、范长江新闻学院顾问范苏苏先生和第十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解放军报高级记者乔天富先生分别作了《略谈方大曾思想形成的原因》和《战地记者对战地记者的致敬》的主题发言,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当代传媒应有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并寄语后生弘扬和坚持范长江、方大曾追求真理、追求真相、勇往直前的精神。

部分二级学院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此次“方大曾校园行”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据悉,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还有内江市东兴区文体广新局局长周京瑜,东兴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兰自涛,范长江纪念馆馆长段瑞明等。

(文/院报记者团 陈耘莹 牛嘉鑫 图/姜巍 梁达 邹鑫)

张志远校长致辞

曾良副校长主持

张志远校长为冯雪松先生和乔天富先生颁发范长江新闻学院兼职教授聘书

冯雪松先生、彭莎莉女士向范长江新闻学院捐赠《解读方大曾》一书

党委宣传部部长钟建明主持报告会

冯雪松先生作《寻找方大曾》讲座

范苏苏先生作主题发言《略谈方大曾思想形成的原因》

乔天富先生作主题发言《战地记者对战地记者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