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曹勇安生动解析人才培养关键问题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30 点击: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是第八届教学工作大会的主题。5月30日下午2点20分,受学校特别邀请,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曹勇安在第一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的有效性”的专题报告。报告由党委书记马元方主持。

报告伊始,曹勇安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在课程上,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课程有效性。他从学校以及学校的三个人物——校长、教师、学生——的分析入手,提出课程是学校的核心。

接着,曹勇安书记回答了“什么是应用型高校”的问题。他依据2015年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应用型高等教育即是培养学生“据已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去改造世界的兼具工程型、技术型的教育体系。这是由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教育在这一时代的作用、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所决定的。他还据六部委《规划》第一次权威性的勾勒出的中国教育体系基本架构,分析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并指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具有可雇佣性,学校应据此开展课程建设,突出团队学习、突出隐性知识学习——实践教学。

曹勇安书记谈到,异质性的升学群体决定了教育的差异性、课程的多样性,从而导致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他强调,越是根植于学生内在需求的课程越是有效的,越是扎根于学生鲜活经验的课程越是有效的,越是来源于学生实践反思的课程越是有效的。他说,作为学校第一处的学生工作处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好“愤和悱”工作。

曹勇安书记还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探索为例,指出要根据社情、学情进行课程设计,设置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他认为课程是以社情为依据、学情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和完整的学校文化,具有动态性、对话性、情境性、生长性的特征。课程建设包括三个阶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设计着重解构学科教学体系、围绕教学目标找出知识点,重构应用教学体系、围绕工作系统选典型项目;课程实施即从学生愤悱实际出发,实施快乐式学习、娱乐性考核;课程评价则以雇主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为辅。他还提出了课程改革的“三个机制”,即: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课程体系)的机制、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课程单元)的机制和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的机制。

报告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生动形象的举例比方,诙谐幽默,妙语连珠,而其借用“乡巴佬卤蛋”和“炒土豆丝”制作过程对人才培养的解析,给现场干部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场笑声不断,氛围轻松愉悦。

(文/院报记者团 冯瑶 高祥 图/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