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之声】体育学院院长谭伟平:“传武赋能,多链协同,培根铸魂”,构建立体式峨眉武术文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来源:

编辑:刘鹏

发布时间:2024-09-11 点击: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实施“培养质量跃升计划”和“校园文化提升计划”,为体育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培养质量跃升计划”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服务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校园文化提升计划”要求加强基层单位文化建设,实施“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文化创建活动。为高质量贯彻落实好这一安排部署,体育学院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非遗峨眉武术文化”资源,让师生在文化中熏陶浸润,在学习中强化认知,在实践中淬炼坚守,在研究中传承创新,打造人才培养以文化人“新模式”。

一、借东风,扬帆启航申硕路

“扬帆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报告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未来发展战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体育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申硕建大的宏伟蓝图,依托峨眉武术这一地域文化瑰宝,探索“武术+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构建“‘传武赋能,多链协同,培根铸魂’——立体式峨眉武术文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应用至上、能力为本、产教融合,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系统完备的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制度;严格研究生导师选拔、管理和考核,落实导师责任制,确保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开局起步。

二、铸特色,文化育人谱新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特色发展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体育学院将峨眉武术文化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峨眉武术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构建“教学、科研、训练、传承”四大链条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厚植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这种特色育人模式,正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未来持续探索与优化的方向。

三、精研覃思,科研创新攀高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学研究是推动学科建设与内涵发展的重要引擎。体育学院依托峨眉武术文化资源,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上屡获佳绩。我们不断深化峨眉武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反哺课堂教学,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聚焦峨眉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力求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沙巴体育平台突破,为学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四、强基固本,学科建设再提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体育学院以峨眉武术文化为依托,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学院以前瞻性的视野,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精心布局四大战略支点:即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培基地、四川省峨眉武术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和四川省峨眉武术重点文化学院四个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与传承平台,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显优势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错位发展是实现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体育学院在错位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与优势——峨眉武术文化。我们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通过深入挖掘峨眉武术的教育价值与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错位发展理念,不断探索与实践新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努力实现“传武赋能,多链协同,培根铸魂”的创新育人新模式,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体育活力与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体育学院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全面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紧密围绕学校申硕建大的宏伟目标,深化峨眉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为把内江师范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体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