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沙巴体育平台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以高质量党建全面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构建起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社区育人体系,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和育人动能,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在2024年四川省137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评级中,学校获评A级。
一、完善党建引领工作体系,把稳社区育人“方向盘”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固根本”。制定《“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方案》,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党委负责人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将社区建设纳入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定期推进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二是优化组织架构“强筋骨”。传承自2009年设立学生公寓苑区党员工作站的优良传统,完善“学生工作部—苑区分站—院系楼栋组织”三级管理。新校区启用后,依托二级学院党委,在学生公寓苑区建成16间党团活动室,严格落实二级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学生党支部制度,明确每季度至少参加1次所联系支部的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寝室”等载体,发挥“头雁效应”,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和党团员参与社区治理,将学生社区打造为党团员发展和培养的重要实践平台。



二、推动育人力量全员下沉,奏响社区育人“交响乐”
一是领导干部“一线规则”。制定《内江师范学院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团支部)实施意见》,校院领导及职能部门干部定点联系学院、班级(团支部),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宿舍和网络空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及时掌握并回应学生在思想、学业、生活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授“开学第一课”与思政课,各级领导干部每学期累计讲授党课或形势政策报告300余场,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育人力量“协同赋能”。制定《新校区驻楼值班管理暂行办法》,实现全体辅导员进驻学生社区办公值守,做到全员覆盖、全时响应;配备学生社区专职辅导员,贴近学生开展管理教育。选聘优秀机关青年干部和具备管理经验的优秀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协同开展社区育人工作,提供专业与学业发展规划指导。依据《本科生学业导师选聘管理办法》,选拔621名优秀专任教师在学生社区担任学业导师,助力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生涯规划等。同时,6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与12名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在学生社区常态化开展心理服务与就业指导服务。

三、织密多维支持响应网络,激活社区育人“内驱力”
一是硬件配备“迭代升级”。以新校区搬迁为契机,系统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党团活动室、自习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公共服务空间,满足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开展与师生研讨等需求。同步改善育人队伍入驻社区办公与生活条件,拓展辅导员办公空间,打造功能复合、师生共融的成长共同体,提升社区生活温度与育人效能。
二是线上线下“资源协同”。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围绕“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解决困难”的目标,建成集接待咨询、事务办理、自助服务于一体的“学生线下事务服务大厅”;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打造集教育阵地、咨询窗口、办事平台为一体的学生线上事务服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共享与服务融合,真正做到服务与育人相结合。
三是活动矩阵“联动增效”。围绕“五育并举”,综合运用各类育人阵地,形成涵盖党建引领、心理育人、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美育浸润、劳动教育、智慧赋能与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的育人矩阵。举办“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节、文津“沁心”心理健康节、文津“悦动”阳光体育等活动,有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社区文化凝聚力与归属感。
四是安全稳定“多维夯实”。完善校长信箱、“一站式”社区反馈平台、直接来访等多元诉求渠道,构建起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学生服务体系,切实做到回应有速度、服务有温度、保障有力度。依托学生公寓管理自治委员会、校园安全学生服务队等学生组织,发挥朋辈教育、督导与预警作用。面向全体师生常态化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推进校园天网与门禁系统升级,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协同联动,全面筑牢社区安全屏障。实行学工队伍全天候值守机制,建立全覆盖即时响应体系,确保“问题发现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成长服务在社区”。



立足新征程,内江师范学院将始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以党建示范高校创建为引领,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关键支点,系统谋划、创新治理,持续深耕学生社区育人内涵,积极构建具有内师特色的育人实践路径,不断谱写立德树人崭新篇章。
初审:商林威 复审:邵婷 终审: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