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内师】一个把勤奋当作习惯的老师——记沙巴体育平台:优秀教师张理元

来源: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法制办)、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2-12-02 点击: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是一张纯粹的白纸,随着时间的流逝,可去填补空白,可去丰富颜色,最终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深邃而悠远的名画。在这变化的过程中,离不开恩师的帮扶。张理元老师便是这样的恩师。他的踏实肯干、勤劳付出与以身作则的高尚品德影响了周围的人。张理元始终相信,“老师和学生是互相成就的,我们都在勤奋中取得收获。”

人物简介:张理元,男,1984年出生,江西庐山人,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进入内江师范学院工作,现任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副教授,主讲《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测试》等课程。

砥砺深耕,迎难而上

张理元曾笑称自己是“努力型教师”,对于他自己来说努力是远远大于天赋的。作为一名本硕博都是非师范专业的青年教师,2015年刚入职不久,他就有3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本科期间缺少在社团、学生会工作的经历,硕博期间又把时间都花在了做科研上,与他人的交流少之又少,这对要给本科生上课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时还是挺担心的。”张理元回忆起当初的不易,颇有感慨。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会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准备一节课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做好PPT后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对照思考。“我并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张理元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他说:“只有多花时间,辛勤付出,才可能有所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课程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教指委的丑华老师听完他的课评价道:“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张理元在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这也是他成功挑战自我最有力的证明。

2015年,刚入职的张理元发现,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够高,学术氛围不够浓厚,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助力学生继续深造,张理元积极开展助研工作。为了更好开展助研工作,提供学生更充足的科研设备,张理元借助博士启动经费和学校年度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支持,一点点添置。有些不能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他就直接用工资购买、向其他老师借。面对困难,张理元总是坚定地说:“只要我的学生到这里来真心想做点事,我绝对不可能让他没有任何收获就离开。”他带领的第一届助研学生罗婷同学主持并完成大学生科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外SCI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考取了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与张理元成为了校友。

付出了总会是有收获的。近5年,在张理元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中,有6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他自己更是获得4届内江师范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他指导的2017级10名学生全部报考研究生,9人被录取。张理元对学术的持之以恒,也让他近几年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主持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1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2019年他入选内江师范学院年薪制人才计划,并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20年他获内江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22年他获内江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他连续4届获得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他作为团队3位核心成员之一,成功申报了省级科研服务平台“沱江流域特色农业资源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化学化工学院省级平台零的突破。他还担任了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他与四川内师检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大湾水库治理成果转化合同,该水库治理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7月,已经顺利通过了内江市东兴区环保局组织的第一、二、三阶段验收,为高校服务地方做出了积极贡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孜孜不懈,磨练自我

“勤奋、踏实、支持工作、肯干活。”学院领导这么评价张理元。没课的时候,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一定能看到张理元在办公室工作的身影,连周末也常常在办公室与各种课件、资料“共居”。他的身上总有一股拼劲儿,这源于多年以来扎根在他心中的习惯。“累是当然的。如果你不坚持做,有些东西一旦丢了,就捡不回来了”张理元说。

为了带给师生更好的服务,张理元任劳任怨。班主任、学生见习、实习、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会、教工支部委员、学院党委纪律委员、教代表、学院学术委员、平台事务……他总是挑起一揽子的活。

作为班主任,他带领的化学化工学院2016级3班曾包揽了全年级仅有的两个“国家奖学金”荣誉。2016年暑假,他带领7名同学到广东省东莞市实习,炎暑燥热,又偏遇车次延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理元说道:“至少延误了七、八个小时,到了之后都已经晚上12点了。我安慰好学生,与公司协调,让他们尽快住宿休息了下来。”张理元还兼职负责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管理。虽然是兼职,但每一次老师们有测样需求时,他总是倾力而为。即便工作如此劳累,当有工作安排或任务时,他都毫不推辞,尽职尽责完成每一项工作。张理元身上的“无我”精神,获得了同事们的高度认可与称赞。

授渔于人,谆谆教导

“你有时间吗?”这是张理元在面试参加助研的学生时必问的一个问题。对于大一新生,张理元认为,很多新生进入大学是迷茫不知所措的,选择太多,总担心自己会错过什么,一听说有助研的机会,都来参加,但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每一次张理元都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不要迷茫,早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规划,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努力。

“辛勤付出了,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一定会有收获。”他经常跟学生讲。张理元与他带出的学生有着特别的缘分。他指导的2017级尤佳同学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完成了4万余字的本科毕业论文,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7篇(SCI/EI论文3篇),获“挑战杯”四川省三等奖1项,考取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并获一等奖学金。也许是天意使然,罗婷、尤佳这两位有着和张理元相同品性的人都成为了张理元的校友。谈及这两位学生,张理元仅用了一句话介绍他们:“他们并不都是天赋异禀,但胜在勤奋努力。”这也体现了张理元长久以来对助研学生的要求:勤奋,肯干。他表示,助研实际上是一种互利双赢的项目,是一个双选的过程。只有师生实现双向奔赴,共同努力,互相成就,助研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在大学里努力工作。”谈及自己的人生和梦想,他一句话简单带过。张理元对同学们的要求,其实正映射着他的人生态度。博士毕业,他选择了高校教师。他一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理性而清醒,勤奋且踏实。“你得明白你自己的本分,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有的老师认为张理元啥事都干、勤奋过了头,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早已成为他执教生涯中的一种习惯。提到“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张理元谦虚地说:“其实我算不上优秀,只是我一直在尽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张理元也一直在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作为一位老师,他做到将青春奉献给自己的学生,用无悔书写下一代的注脚;作为一名引路人,他以身作则,将勤奋融入事业,用关爱倾注学生的梦想。张理元用心中的信仰助力教育发展,培育出了品学兼优的莘莘学子,也谱写出了生命中绚丽的篇章。

(文/院报记者团 任家顼 吴桂晴 华夏月 鲁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