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十大学雷锋学生标兵”赵婷:愿做向日葵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3 点击:

太阳在哪里,向日葵就在哪里。她愿做一株向日葵永远追随着太阳,向往着希望与活力,做一个快乐善良的人。她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践行着雷锋精神,她就是外国语学院2014级的赵婷。

青春公益,小花蕾初生长

在这最美好、最青春的大学时光里,虽也彷徨迷茫,但是她从未忘记那颗向往太阳的心。她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与实际行动带给孩子们知识和温暖。

初入大学,她同许多人一样不知道该干一些什么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偶然的机会,她进入了校团委实践部组织的“四点半”课堂,也是在那里,她体会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

因为“四点半”课堂需要去支教的学生四点半就去,而恰好星期五的下午她有三笔字的课。所以每次第一节下课后她都要匆忙地从中文楼跑到西区图书馆去集合。就这样,她不辞辛苦地坚持在支教的道路上。虽然每次都感到十分的疲惫,但是每当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她觉得自己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支教了一个学期,赵婷觉得自己应该出去看看。于是,2015年的暑假她有了第一次外出志愿支教的经历。

热血青年,迎着阳光绽放

她们去到了西昌大凉山,那里的太阳辣得刺眼,那里的山路陡得惊险,但是那里的孩子淳朴无邪。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仿佛诉说着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好奇。

当得知赵婷是去西昌大凉山的时候,家里人十分反对。作为家里的小公主,家里人一直舍不得女儿在没有家人陪同的情况下去往那么远的地方。何况凉山那边少数名族居多,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我们都不一样,万一女儿出了什么事怎么办。但是在赵婷的坚持下,家里人最终答应了,只是互相约定,每天晚上一个电话报平安。有一天晚上因为大家在一起开会,没带手机。家里人打电话,一直没人接。家里人以为出事了,打电话报警找学校领导,领导找到了领队老师,老师打电话给带队的队长,队长才告诉赵婷。当赵婷给自己家里人打电话报平安的时候,电话刚响一声,那边电话就通了,电话一接通,“女儿,你没事吧”,一句话让赵婷的眼泪爆发了出来。

赵婷以为自己克服了最大的困难,但是没想到,凉山的家长们才是给他们出了最大的难题。家长们并不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他们认为孩子只要把小学读完,能识字就行了。女孩就该出嫁的出嫁,男孩就应该劳动种地养家糊口。为了说服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赵婷及队友一个一个地打电话,打不通就步行去往学生家里讲学习知识的好处。在他们的一再坚持下,家长们才陆陆续续让自己的孩子来学校学习。

雷锋精神,怀揣梦想前行

支教的时间一晃而过,眼看就要走了,但是刚刚来到这片土地时的情景却清晰得像昨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着:“姐姐,你们可不可以不走?”孩子们那近乎恳求的声音让她们不忍心让孩子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走,于是,离开的计划被推迟了一天。第二天凌晨,大家悄悄地离开了大山。赵婷说:“后来和当地小学联系的时候,校长说有孩子追着他们,到学校看他们,却没想到老师们早已离开了,伤心地哭了。”

从这个时候起,赵婷便下定决心,明年一定要再回去。赵婷同其他队友回到内江后,总有孩子打电话过来问:“姐姐,你们好久再回来呢?”赵婷说,“姐姐一有时间就过来”。经历这些事情后,赵婷已经从一个彷徨迷茫的新生蜕变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学生。这一次,她作为队长带领新生参加志愿支教活动,满怀希望地联络大凉山那边的学校,却被告知政府不支持大学生志愿支教,无奈只能放弃。第二次,孩子又问:“姐姐,你们还有多久过来?”她也只能满是无奈地说一句:“姐姐尽力过来。”

“有些人,这辈子,只能见一次”,这是当时支教的一位队员说的一句话,赵婷一直记在心里。虽然有可能再也见不到那些孩子,但他们的笑容将永远印在赵婷心中,就像是那永不熄灭的炽热的太阳一般温暖,充满希望。

雷锋,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象征,而在赵婷的理解里,雷锋精神就是一种甘于平凡的精神,一种愿意将自己沉下去的动力,以及默默承担着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责任。赵婷说:“我多想带走大凉山里的一株向日葵,永远珍藏属于自己与大凉山里孩子们的回忆。”她也会继续做一株向日葵,怀揣着自己平凡的梦想,在公益的路上继续前行。

(院报记者团/李元清 许斌文 何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