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淼淼学海境无涯 饮水思源慰乡音——访化学1980级校友曾庭英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6-10-30 点击:

孜孜求学,漫漫长路上下求索;学府青春,恩师情重欢歌校园;饮水思源,功成名就报效家乡;乡音难改,海外治学情牵母校。她是中外知名的资深科学家,她是心系家乡的内江师专人,她就是沙巴体育平台:海外校友代表,美国波士顿高等研究院教授曾庭英。

学府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980年9月初,高考恢复后的第三年,曾庭英考入内江师范专科学校化学教育专业,那时的她年仅17岁,带着对化学浓厚的兴趣进入了内师这个大家庭。幽静的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都使她在内师找到了亲切的归属感。

在校三年,她永远都忘不了那和蔼可亲的老师们,徐述明书记、杜德芝、彭方第、文诚老师,这些33年前的恩师,他们的姓名和面庞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模糊。当年,学校的实验场地和器材稀缺,敬业的老师们往往会为做一个实验而拼拼凑凑准备数天,即使这样,也从未出现过疏漏。

回想当年,学校举行体育比赛,班里仅有的9位女生,纷纷前往球场参加自己并不擅长的篮球、排球比赛,虽说辛苦疲惫,但那趣味横生的青春时光,正如闪烁的星光,装点了曾庭英的人生征途。

而那时,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年龄差异较大,有的可能已经上山下乡做过知青,有的才初出茅庐弱冠年纪。那时的曾庭英在班里年纪偏小,经常会受到班级里同学的照顾。时至今日,曾庭英仍对这些昔日的同学满怀感激。

青春酣畅即成诗,短短三年内师时光,已然在曾庭英的世界里,胜却人间无数风景。

厚积薄发以已所学报家乡

自1983年从内江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由于家庭无法负荷养育五个孩子的经济负担,身为长姐的曾庭英暂弃求学梦,应聘到隆昌一中担任化学老师。1987年至1989年,她重拾梦想,进入四川教育学院就读。1990年,开始进行首次考研,但因为英语成绩未达标而落榜。1991年,成功考进北京化工大学,在精细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免试名额,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受到邀请,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后。毕业后,先后担任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客座教授,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资深科学家、终身教授。从此,走上科研教育之路,对化学展开了终身的学习和探索。

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曾庭英接触到了当时为世界科技前沿的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而当时,就国内来说,在纳米概念方面几乎还是空白。曾庭英发现,纳米技术是一个十分有优势的研究领域。自此,她将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作为了自己的终身事业。

2014年,曾庭英重回故土隆昌,创立四川艾珂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凭借着在无机纳米涂料和多孔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显著进展,大力拉动了隆昌的经济发展。

提及此举初衷,曾庭英说:乡音难改,无论走到哪儿,身处何处,也应为故乡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音难改锦绣添花寄英才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转眼间,我们80级这批学生离开母校已经33年了。这是33年来第一次参加校庆,很有感触,回到母校倍感亲切。”曾庭英真切地说。曾庭英在海外留学工作18年多,但是乡音未改,故土未忘。美丽的沱江经常萦绕在她的梦中,在母校青春飞扬的日子,始终是她最怀念的时光。

如今,回到母校,看到母校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曾经在母校怀抱中学习的学子,她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自豪。一张照片的到来打断了记者的采访。曾庭英接到照片,满脸欣喜,一边感叹“这么快就把照片洗出来了”,一边认真地欣赏起这张合照。记者仔细一看,原来是上午校友总会结束后,校友总会第二届理事会成员在新行政楼前的集体照。花团锦簇,衬得人也愈发好看。

情系母校,愿为母校发展助力。曾庭英表示,将与母校进一步交流、讨论,利用自己的资源与母校分享优秀教师的讲课,甚者进行团队培养,协助学校开展科研课题研究,以自己的软实力,用视频指导的方式教学,尽自己的力量为母校做一些贡献。

对于在校的学弟学妹,曾庭英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希望学弟学妹能珍惜青春,珍惜时光,树立目标,重视学习方向,朝着目标去奋斗;第二,大家应该勇于挑战,不要害怕失败;第三,心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待人。

数不清的内师往事,忆不尽的峥嵘岁月。回忆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心田。人生就是一段长征,我们永远在路上。

(文/院报记者团 陈耘莹 胡沁 图/罗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