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典型引路】王新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做学子成才引路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31 点击:

人物简介

王新民,男,硕士研究生,教授,1962年4月出生,甘肃敦煌人。1982年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进入内江师范学院工作,现为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数学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该同志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将“先进性”融入学习工作——以先进的理念上课,以先进的思想科研,以先进的方法做事,取得了成都市2011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第五届普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与人合作)等优异的教学科研成果;热爱学生,具有真诚为学生服务的理想与信念,教书育人,以心养心,深受学生喜爱,曾获内江市优秀共产党员、内江师范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生工作先进个人、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以生为本,他翻转课堂,教改成果惠及万千学子

王新民同志经历丰富,先后从事小学教育1年、初中数学教育7年、高中数学教育13年、大学数学教育1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4年。他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敬畏教学。对于他来说,学生是教学中的太阳,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2007年,王新民与成都龙泉驿区教培中心合作开展改革实验,在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龙泉第十中学尝试推行“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即:首先让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在课堂给同学讲授,老师负责评价并指出问题。这一大胆实践,不仅让这所学校的教学面貌在一年后极大改观,也让王新民及其团队看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魅力并继续钻研下去。遵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整个团队六年磨一剑,最终凝练出了结构体制完善的“导学讲评式教学”(DJP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项成果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吕联芳博士专程到实验基地学校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考察,在第34届国际数学教育研讨会上以展板的方式进行了介绍。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马复教授评价指出:导学讲评式教学重心置于学生的学,有效整合了多种学习方式,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人自己建构的教学模式。2012年,导学讲评式教学成果获成都市2011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四川省第五届普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目前,该成果已在四川、重庆、山东、江苏、山西等省市进行推广,参与的学校达100余所,涉及学生近20万人。

王新民认为,做教育,不改革,就要落后。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一直没有停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步伐。2010年,王新民参与组建了四川省“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地方高师院校应用型数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承担了实验班班主任工作,该班在学科竞赛、大学生科研、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2年,《地方高师院校应用型数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获四川省第七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13年,作为首席专家,王新民参与开展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构建“导讲评研教学模式”,并在《数学教学论》《初等几何研究》等课程中展开教学改革实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研促教,他著书立说,创新开拓突破教学难点

王新民主编出版有著作、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核心14篇,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此外,他还主持各类教改科研课题11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他集中探讨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本质”、“高效数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数学活动经验内涵特征与形成条件”、“数学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数学学习设计的内涵特征”等数学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知识的学习形态”、“讲解性理解”与“学习内评价”等新的数学教学观点。其中,知识的学习形态揭示了数学学案中数学知识的存在形态,是对“知识的教育形态”的超越;“讲解性理解”是对“工具性理解”与“关系性理解”的有机整合,丰富了数学学习理解理论;“学习内评价”揭示了评价的认知功能和生成功能,拓展了学习评价的内涵与方式。他先后荣获了四川省第十五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成都市第十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内江市第三届及2008年度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以心养心,他孜孜不倦,因材施教指引青年发展

王新民常常讲,教师要有情怀,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感动出来的。他坚守“教师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引导者”的职业信念,甘为人梯,以身垂范,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先后指导大学生科研项目数十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0余篇。在每年的学生试讲与毕业论文指导中,用心用情,精益求精,常常耽误正常的吃饭与休息。他指导的多名学生在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多篇论文被评为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自2003以来,他自愿担任学校“数学兴趣协会”指导教师,义务为该协会、“义务支教协会”等组织活动、举办讲座多次,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王新民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指导青年教师论文撰写与课题申报等。先后指导青年教师10余人,其中5名晋升为副教授,3名考取博士研究生,2名运用他提出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在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与三等奖。2015年,他所指导的4名青年教师的教改课题全部成功立项。在青年教师心中,王教授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热衷于教育事业的老师:“课前,王教授总是呆在办公室里一丝不苟的备案。在他的课上,没有一贯老师填鸭式的教学风格,他充当的不是传授知识的人,反而更像是一位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

在王新民看来,优秀的教师要教导学生“有思想,能做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成为真正有思想的人,就是自己的价值存在。

(文/院报记者团 张裴 杜明珠 钱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