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十大”】李蕴:未来是种高度,人生是种宽度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6-03-31 点击:

高个子,黑镜框,始终保持45度扬起的嘴角,礼貌的举止——这就是李蕴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以上种种,似乎很难让人第一次见他就将他和“计算机、网络”等关键词联系起来,但就是这样的他,在大学里凭借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技能,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并成功当选为沙巴体育平台:2015年度十大创新创业学生人物。

初见内师,大学生活渐入佳境

2013年9月,结束了充满压力的高中生活,李蕴离开了家乡河北,来到内江师范学院。对初来乍到的他来说,四川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说实话,当时觉得不敢吃辣根本不敢来四川呀!”李蕴笑着说道。“不过因为自己先前本就对四川这块有一定了解,所以适应大学生活还是比较快的。”

从进入大学开始,李蕴就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大一时,他曾是班上的班长,曾经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大学生艺术节话剧比赛并获得了三等奖,他也曾参加沙巴体育平台:敬老志愿服务工作以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一到大二的过渡年,对他来说是丰富多彩的一年,也正是容他寻觅梦想的一年。

纸上谈兵,不如身经百战

随着大学生活一天天过去,面对当下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自己越来越接近的社会和未来,李蕴不再满足只把自己局限于校园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固然重要,但那只是一些纸上的理论,自己现在还很缺乏实战经验,作为计算机科学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发现当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遇上现实中的实际操作时,自己对后者的了解及掌握似乎还多有不足。

俗话说:“纸上谈兵,不如身经百战”。抱着这个想法,他在大一加入了一个跟创业有关的人才培训项目——内江市戴尔课戴表。在那里,经验丰富的前辈让他接受到了专业的职业化培训,反复的观摩学习还让他接触到了真实的外企HR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

戴尔课戴表项目(Dell Campus Team)是由世界500强企业——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消费者与中小企业事业部(CSB)推广的一个针对于高校学生的实践性项目。该项目目前已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近700所高校,超过30000在校大学生参与了该项目。它是一个“就业+创业+公益”的人才培训项目,更是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英学子组成的实践型项目。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外企绚丽光环下真实的办事风格,明白了一个合格创业者应该有的经历。当然,还有宝贵的社会人脉。这些东西,是在学校里、在课堂上都学习不到的。”说起自己的社会经历,李蕴感慨良多。

从门店实习、市场调研到应变能力训练中,李蕴表示,自己学习到了太多太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前辈们的指点与经验授予,对自己而言都是无比宝贵的经验,而最终让他坚定自己创业想法的,源于大二时上的一次选修课——SYB创业培训,他的创业计划也从那时开始萌芽。

坚持到底,方能乘风破浪

在创业这个想法出来之后,李蕴便和朋友开始着手准备创立工作室。

“当时成立这个工作室其实没有特别的意义,就是想着自己组建的工作室,有什么软件方面的事情可以自己动手做,锻炼锻炼。”李蕴说道。

或许是上天给予的机会,不久之后,听说学校有一个沙巴体育平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李蕴和朋友便借着这个机会,申报了创新创业项目,成为了沙巴体育平台:第一批入驻创新创业园的团队。

在2014年夏天,他带领小队完成了洪茂教育公众网站。在此基础上,李蕴看着当时社会市场上存在的一些电子产品的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针对性的提供完善的、集成的芯片解决方案,模拟电路,这其中当然必须包括高可靠性设计的知识而不光是数字电路和嵌入式底层软件。”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虫脑”工作室,也就是“凌石”的前身。

“我们是希望像昆虫的脑部一样,通过多种软硬件的研发,来组成、实现高度组织化的智能辅助系统。”李蕴说道。

然而,创业之路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顺利。李蕴坦言,在组建工作室的过程中,他和朋友们遇上了很多的困难。刚开始因为自己是外地人,和当地的合作对象谈生意时,因为听不懂四川话,还造成了许多不便。

在众多的回忆当中,令他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室迎来第一个项目的时候:当时,体育学院的一个师兄为他介绍了一个项目,就是为他们做一个教育型的门户网站。当时的李蕴认为团队技术尚不成熟,担心不能够胜任这个工作,因此就不敢接下这个项目。“但是师兄给了我们许多鼓励,他让我们先放手去做,不论做得怎样,先尽自己的努力去做。”想起师兄当初的信任和鼓励,李蕴至今都感激不已。

在师兄的鼓励之下,李蕴和伙伴们决定动手开工。当时的团队人数并不多,这项工作由团队里另一位伙伴主要负责。据李蕴介绍,为了早日做出成品,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守在电脑前敲代码,做链接……最后,李蕴和团队的伙伴们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敲了近12万行代码、做了7000多个超链接,将这个网站做了出来。

“当时做的时候,就看着时间一直走,九点了、十点了……想着再敲一会就可以睡觉了,结果一抬头,天亮了。”李蕴笑着回忆道。据他介绍,为了工作熬夜,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常事,有时赶工,晚上就在工作室打地铺、睡睡袋,大家轮流休息,一个睡了,另一个接着干,就像接力一般,直到到达“终点”。

的确,因为当初那一份夜空下的坚持,他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黎明曙光。

寄语未来,思想决定成败

人之所以出发,是因为心里始终中有着支撑他前进的动力,也就是初衷。

当被问及创业的初衷时,李蕴表示,自己并不因为单纯地赚钱而创业,同时他也表示,他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师弟师妹,如果创业是单纯地想要赚钱,那“创业”二字便不具任何意义。

同时,作为一位即将步入大四、面对社会的大学生,李蕴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一定的规划。在大多数人都以为他将留在自己的工作室好好发展下去的时候,他却表示,毕业之后,如果条件允许,他想先进入其他公司锻炼自己,吸收经验知识。至于现在的工作室,经过和老师商量之后,李蕴决定将这个将工作室传承下去,把这个平台留给师弟师妹,让他们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作为师兄,李蕴也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给师弟师妹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先想好自己为什么创业,再决定要不要创业。因为创业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止是金钱的事,它代表着一种成长、一种社会责任感;从一个“自由人”变成一个“法人”,这是社会责任感的一个很大提升,这代表自己为社会尽到了沙巴体育平台的责任和义务,是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的。

事实上,平时除了活跃在在电脑网络的世界里,李蕴还喜爱阅读。从小时候因为搬家没有娱乐工具被大人逼着看书,到现在把看书当成一种习惯,李蕴表示,书籍带给他的不仅是思想上的洗礼,更是人生路上的导航。未来代表着一种高度,人生代表着一种宽度,不断提升,不断摸索是他始终在追求的。

在李蕴看来,对未来的迷茫是当代许多大学生都会有的想法,而对他来说,哲学书中先贤的智慧给予了他不少的启迪与指导。“适当地走出大学这个圈子,你才能更好地看清大学,才有可能走在别人的前面。”“学以致用”,李蕴用《知乎》里的这句话概括了自己曾走过的历程。

“我们就像海洋里的鱼,分为两种,一种是随波逐流的鱼群,一种是自辟蹊经的小鱼。随波逐流者,虽然处境安逸,但是也容易被大鱼吃掉。而自辟蹊经的小鱼,虽危机重重,却与机遇并存。”至今为止,李蕴都清晰地记得父亲在他步入大学之前告诫他的这段话。

21世纪,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摇旗呐喊。如今,李蕴和他的团队,正在携手拼搏,走向他们憧憬中的更好的未来。

(文/院报记者团 冯瑶 曹景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