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党委统战部举办第二期“同心论坛”学术讲座

来源: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4-12-16 点击: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月15日上午10点半,校党委统战部在第二学术报告厅举办第二期“同心论坛”学术讲座。讲座特邀四川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四川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余玥主讲。

据了解,余玥副研究员曾留学德国耶拿大学、波鸿大学哲学系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心暨黑格尔档案馆, 获哲学博士。出版译著《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等。

讲座以“消逝青春中的存在勇气”为主题,通过哲学的追思,对“青春是什么?为什么青春中常带彷徨?何以青年学子有时觉得生活虚无?什么样的人生观才能真正切实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寻求解决之道?”等系列问题做出回应。

讲座伊始,余老师提出了“大学是整个社会的一座秘密花园”的观点。他讲道,大学充满了青春与可能。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那种“还没过去就已经过去,已经过去但始终没有过去”的生命感受。大学生的心智处于成熟又尚未成熟的阶段,自我教育至关重要。自我教育不仅仅只是问“我要如何适应社会?”“我要习得何种有用技能?”“我今后的赚钱来路如何?”这样的问题,还更应该思考“我是谁?”“我该如何存在?”。

当余老师讲到“我该如何存在”的问题时,提到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其次,拥有青春与可能的大学生要活在当下,其首要任务是“自我的保存和提高”,把自己作为种子生长出来,然后去开花结果,每一分钟都活得精彩的人,青春永不结束。

接着,余老师引领大家对生命进行了思考。青春,乃至生命,都走在一条一去不复返的道路上,都走在死亡的路。每一分钟,我们都在不断地死去。它因此就在你的身边,没有办法确定,也没有办法把握。余老师用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中的一首诗和“小王子死了吗”来说明“活着,就要拥有一切希望”。

最后,余玥老师用保罗策兰的《死亡》和荷尔德林的《希望》这两首诗作为讲座的结尾,以此启发大家思考将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

(图/罗文萍 文/院报记者团:吴佳冰 高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