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芦山行:点点滴滴的感动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3-05-31 点击:

——访“420芦山儿童欢乐驿站”志愿者陈旭东

慢慢远离路两边都是安置帐篷的芦山县城,顺风搭上了要去芦山县飞仙关镇送物资的白面包车。他从车窗往外看,两边都是连绵的山,绿色茂密的植被间隔着滑落的红土,被地震震得滑下来的红色,触目惊心。他是沙巴体育平台:外国语学院2012级3班的陈旭东,是前往地震灾区的一名志愿者,一个时常挂着笑容的阳光大男孩。

跟随心走,奔赴庐山灾区

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陈旭东心系灾区,一直时刻关注着灾区情况,看见网上发布的共青团四川省委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便同时用邮件、私信,电话三种方式报名,在一下午的联系后仍然没得到回应的他,就在志愿者群里发布了自己的信息,几经波折,最后联系到了自贡市灵犀义工联合会。经过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唐德斌同意后,5月13号,他便前往自贡和志愿者组织一起奔赴灾区。

“汶川地震后是遍地废墟,而芦山地震后,是挺立的废墟。房子虽然没震倒,但是也不能住人了,只能人工作业推到。”陈旭东看着道路旁的帐篷,看着挺立的有裂缝的房子,看着墙上到处贴着的感谢党、好心人、志愿者们的标语,不禁内心涌动,初中就想去灾区支援的他,到大学依旧保持着这颗热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重树生活信心。

自愿志愿,感动常驻心田

离芦山县城20几公里的飞仙关镇中心校,在汶川大地震的重创后,新校园重新屹立了,这次的芦山大地震幸免未有较大破裂。一下车,陈旭东就看见在流动书屋里学习的孩子们,顿时就被他们的坚强、爱学习感动,看着孩子闪烁的眼睛,期待着新老师到来的眼神,这个大男孩的心也被融化了。当校长亲切的叫他小陈老师时,他谦虚的说自己现在还不是老师,是一个学生;当踏进学校的板房,看到地上红砖累积成地面,桌上立着黑板,看学生们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复课,包括幼小初的300多名学生,只有6、7个老师时,心里的触动更大;当听到60几岁的志愿者周婆婆讲述一个小男孩不玩积木的理由是“积木要倒,像我家的房子一样”后,难掩对灾区人民的心疼。

“孩子们很会感恩,大多数学生都很活泼的,我们跟他们做游戏,时间过得很快,就再次向唐书记申请了5天。”

第一堂课是给初一的孩子们上的,他在孩子们课间时提前到教室,原本喧闹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他只好笑着说:“孩子们,我是新来的大哥哥,你们继续玩啊,现在是下课时间,待会上课,我再教你们。”孩子们就又放松下来,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我知道这几天可能教不了什么知识,所以就选择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提高同学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还告诉了他们一些学好英语的方法。”

问及这次最大感受是什么,陈旭东的眼睛慢慢变得湿润,他说到:“孩子们很懂感恩,小学一二年纪的学生把上手工课折的花送给我们,还有一些小学生在早上到山上摘桃子来送给我们,要知道雅安是雨城,山体容易滑坡,我一边被感动,又一边为他们的不顾危险而担心。”

临行不舍,期待下次相聚

为了调节大家的情绪,志愿者们帮助各个年级的孩子排练节目,迎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离开前一晚,看见学校搭起了专业队伍表演的舞台,还以为我们努力为孩子们排的节目要付诸东流了,很是伤心,结果是误会了。”

在这次的当志愿者的过程中,陈旭东还有一份收获,便是认识了像家人一样的其他志愿者。有60多岁的退休老师周婆婆,有上海来的何姐姐,山西的“熊猫”,还有好哥们白佳。每天在简单的帐篷里无话不谈,也会为早餐问题讨论很久,即便是“众口难调”的“北方的蛋花面”和“南方的荷包蛋面”,在最后也成为了一份美好的回忆。“我们一起为孩子们排节目,却没时间等到那时了。离别前,大家都很伤感,误会我们排的节目不会演了,何姐姐还哭了。”陈旭东叹息。

“离开时,学生们在看别人的表演,我们以为他们没有注意我们的悄悄离开,事后才知道学生们都知道,都没有关注表演,而是对我们不舍。”

作为一名学生,不得不返校上课的他,不得不说再见,即使看见学生家长们的挽留,也只能忍住眼泪离开。回到学校后的他,和白佳商量“六一”时,一定要再去一次飞仙镇,看孩子们的表演,给他们鼓励。

(文字:院报记者团/邹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