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灾区——外国语学院漩口义务支教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07-24 点击: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本着“奉献社会,锻炼自我,支援灾区教育”为目的,由沙巴体育平台:外国语学院组织的暑期漩口义务支教服务队一行九人,于7月11日凌晨踏上了支教的征程。当天中午12:00,团队安全抵达了支教目的地——汶川漩口镇小学,受到了当地学校领导及老师的热情接待。学校将新建成的学生宿舍无偿地提供给了支教团队,让队员们倍感温暖和关爱,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不负使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灾区学生奉献爱心,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教育,圆满完成支教任务,为内江师范学院争光。

7月11日下午,在漩口小学张校长的陪同下,队员们考察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区——水磨古镇。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了“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7月12日,是漩口小学发放学生暑期通知书的日期,早上8:00,队员按时到达指定教室开展支教活动的宣传和报名工作,学生报名非常踊跃,不到半天时间,前来报名的学生多达100多人,超出了团队的预想计划。为此,支教队只好将报名的学生分成了三个班级进行授课和管理。上午10:00,学生正式报名登记,并签订了安全承诺书,支教队员向学生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和课程安排,强调了有关安全问题和课堂纪律。随后,展开了师生互动,队员们初步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

7月13日,正式行课。支教团队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课和益智活动等课程,从各个方面来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寓教于乐,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度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暑期。

7月14至16日,带队老师张朝伟亲临漩口小学指导团队的支教工作,张老师着重从安全、教学、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为团队的下一步支教工作开展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支教各项工作也逐步进入正轨,漩口小学的同学们在支教队队员的带动下,上课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课堂氛围活跃,看着同学们的笑脸,支教队员格外开心,很有成就感。

7月17日,照计划正常行课,课余时间,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爱好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同时,还向灾区学生赠送募集物资和文具用品,为灾区儿童带去关怀。

7月18日,团队安排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当天上午,支教团队在当地学生的引导下,到漩口镇附近的羌寨做客、家访,了解当地的民俗民情。下午,团队又走访了当地工业园区。漩口镇是汶川县工业集聚区,现有工矿企业15家,以建材、冶金、采矿、加工为主,主要分布在集镇内的古溪沟两旁。据了解,漩口片区将重点打造铝业、锂业、医药、电子科技、磁材、建材及机械制造加工(电线电缆)等产业,以此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文化、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7月19日,根据支教计划安排,全体队员们踏上了映秀地震遗址的考察之路。映秀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震源,镇内青山连绵不断,绿水长流,平均海拔1300多米,是通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九寨沟黄龙和达古冰川的必经之地,也是阿坝州的门户重镇。当团队到达映秀中学遗址时,映入眼帘的是大地震造成的断壁残垣和千疮百孔的建筑,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队员的心灵,仿佛地震时的画面不由地浮现在眼前,久久都挥之不去。那些坍塌的房屋和深埋于地底的建筑,无一不在述说那场地震的惨烈和惊心动魄,昭示着生命的脆弱而珍贵,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吧!如今,重建后的映秀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次支教活动将持续到本月底结束,时间虽短,但通过支教活动,使队员们得到了一次宝贵的实践与锻炼机会,不仅增强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带去内师学子情系灾区、支援灾区的一份爱心和作为当代大学生回报社会应尽的义务,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