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研讨会第二场大会发言异彩纷呈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2-10-17 点击:

10月17日上午九点,海峡两岸张大千学术研讨会第二场大会发言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由张大千学术研究会委员程峰主持。

来自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秘书长、学者、书画家、张大千艺术研究专家、书画鉴定家邢捷首先在会上作了题为《飞扬跋扈不寻常,试问大千五十岁之现象》的发言。邢先生说,此次研讨会给了他一个走进大千故里——内江的机会,同时也很感谢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为他搭建了一个与众多优秀学者学习交流的平台,能与大家聚在一起阐述个人观点,集思广益。他说,内江是张大千和张善孖的乡梓,在内江举行张大千学术研讨会更加具有学术交流的氛围。“五百年来一大千,我认为应该是一千年一人。”邢先生这样评价张大千。“鉴定是为了更好的欣赏,而只有以鉴定为基础才能更好的鉴赏”。邢捷向大家讲述了他从事张大千研究四十余年间的一些趣事。初时他每月工资只有十七块,而大千的画作每平方尺就是二十八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方面的便利条件才让他可以更深入的研究张大千。满含文人气质的邢捷先生还向大家朗读了张大千的诗文,用气质文雅的古典佳作抒发他对大千的崇敬之情。在如何对待张大千这个问题上,邢捷表示自己至今还是有缺憾,《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的工具书,对书画收藏家和书画爱好者更是案头必备。这部被奉为“大典”的好书至今尚有不如人意之处,那就是在该书目录中还查不到张大千,他期待着《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再次修订时,还张大千一个适当的位置。之后,扬州大学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贺万里先生和著名书法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侯开嘉先生同他进行了学术互动交流,邢先生指出研究张大千要持续不断,他对张大千的研究会永无止境。

接下来上场发言的是来自西南大学文学学院的教授、博导——曹建,曹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二十世纪书画关系——以张大千为例》。曹教授首先从“以书入画,弃书从画,以画入书”三个方面介绍了20世纪书画关系的基本内容。曹教授着重强调了张大千艺术中的书画关系,即:张大千的书法来源之一就是取法碑派,他的书法面目较多,与追求金石效果的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人不同。他的碑帖兼有书法风格与遍临百家而自成“大千体”的成功实践无疑是其可以以书法独步书法史的重要条件。随后他向大家解释了有关书画关系的时代发展的两点内容:一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中国书画地位上升——以书入画的文化觉醒渐成风尚——以书入画的文化复兴或势所必然。二是以画废书渐隐——书画相长势所必然。“对于当代画家而言,如何更深入书法传统,或许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可喜的是,在青年一代画家那里,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书法对于绘画的意义,更加重视书法学习与研究。”曹教授谈到。

继曹教授发言完毕后,大会发生了一幕美丽的小插曲,张大千研究专家、著名画家杨诗云教授现场把自己研究多年的有关张大千文化方面的著作赠予了张大千纪念馆和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双方上台合影留念之后,来自上海的朱浩云教授以《过关斩将傲视群雄——品味大千闯荡海上画坛的成功之道》为题,从三个方面对自己的研究做了精彩的展示。他还总结说,大千闯荡海上画坛的成功靠的是曾李名师的点拨、自己的努力勤奋和作品的雅俗共赏。

最后,来自台湾的刘梅琴教授以《张大千绘画传统与现代的交会》为题作了发言。刘教授首先回顾了张大千的生平并论述了中国现代绘画的转向,指出中国绘画现代美术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传统笔墨形式无法反应现代现实社会;二是运用西方写实技法则动摇笔墨形式美;三是西方现代抽象与笔墨写意审美意识差异。接着,她介绍了大千绘画渊源与创作精神。她说:“套用一句话‘五百年间,又岂有第二人哉’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11点50分,大会发言圆满结束。

(摄影:罗文萍 文字:院报记者团 黄乙 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