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内师花开,红“彤彤”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3-05-20 点击:

——访沙巴体育平台:赴芦山灾区志愿者邓彤彤

“我感激我的专业,让我在别人需要我的时候,能帮助他们。”刚从雅安地震灾区回来的邓彤彤如是说。她是沙巴体育平台:此次赴雅安灾区的两名心理辅导员之一。

“他们就坐在马路边上。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麻木的,眼神空洞。”

5月3日,邓彤彤与同专业的杨清,在接受了老师的简单培训后驱车赶往灾区。

在去灾区前,邓彤彤曾想象自己将要面临的场景,也看过《唐山大地震》,她本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她真正站在地震灾区的土地上,亲眼见到、听到的一切仍然让她心里受到一阵猛烈的冲击。“他们就坐在马路边上。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麻木的,眼神空洞。很多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可能还没有想过,有可能家里面的亲人已经遇难了,只是靠求生意识来支撑自己。”邓彤彤悲伤地说到。

她还遇到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男孩的家人都在地震中遇难,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邓彤彤回忆:“他身上衣服很脏,脸也是花的。表情不是痛苦,是很麻木,眼神呆滞。不管我们跟他说什么,都没有任何反应,处于回避防御状态,没有办法对他做心理辅导。”后来,这个小男孩被救援队带走,送到医院做更专业的治疗。

“虽然每天工作得都很累,但是感觉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在做自愿者的这段时间里,邓彤彤与同行、同学暂住在四川档案学校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她们的工作分成了前期和后期。前期主要是帮助救援队发放物资和维持秩序,后期的工作则是心理辅导。

前两天,她与同伴每天早上7点半跟随物资运送车队,进入芦山县城。帮助救援队伍发放物资和维持秩序,晚上8点过再回到暂住地,一天的工作就算完成了。一边回忆,她一边感叹道:“虽然每天工作得都很累,但是感觉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讲述这些画面的时候,邓彤彤的语速很快,脸也微微发红。她说,她这辈子都不可能将这些忘了。

在最后三天的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地点就是她们暂住的四川档案学校,对象则是该校返校复课的学生。学校一共有1000多人,但是参加复课的只有600多人。剩下的人不愿意回来,也没有心思上课。

“在校的学生有百分之二十都处于对现实高度回避、积极防御,试图去否认事实的异常紧张的精神状态。他们眼神很无助,不知道做什么,像是一瞬间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支柱。脸上没有表情,也没有大的行为表现,内心焦虑、恐慌。晚上睡不着觉,感觉随时都有可能再一次发生地震。”邓丹丹说到这里,忧虑浮现在脸上。

面对学生们的这种表现,邓彤彤和杨清做好了万全准备。先是摸底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现在的现状及家庭受灾情况。后又是给每个学生做“事后影响量表”,测算学生的精神状态。再是集体辅导,以班级上课的形式开展。她们两个人,一个为课堂领导者,一个为辅助者,轮流扮演。以“分享、体验、讨论”为主,开展例如“同心圆相识”、“信任跌倒”等小游戏,让他们在活动交流中,切身体验到自身与旁人是怎样的状态,最后通过讨论来帮助所有人。让他们从活动中获得力量,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建立精神支柱。最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一对一交流模式。

在辅导过程中,邓彤彤有时心里也不好受。但是她说:“我是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的,而不是来给他们添堵的,所以再怎么难受也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表达出来。只有晚上跟杨清聊天聊到的时候,一起偷偷的哭。”

随着辅导的深入,学生们的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观。那些封闭了自我的学生开始跟周围的人沟通、交流。有的学生甚至想要加入自愿者的队伍,去帮助其他人。其中一个名叫刘世川的男生转变尤为突出。

在邓彤彤看来,在灾难面前,一个人只有相信别人才能更好地相信自己,找到力量。肯定自己才有存活下去的内部动力。“助人自助”,这是一种积极地人性理念,正确的人性价值。

“我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我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我总想着人生不能一事无成。我很努力地生活,努力地争取,哪怕明知道够不着,也会拼命一试。”邓彤彤坚定地说。

生命是如此的珍贵,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做一些让自己身心舒畅的事情,这比起那些荣誉有价值的多。她从小就爱看侦探小说,希望自己能通过蛛丝马迹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变化,也因此爱上了心理学。前不久考上川师大研究生的她现在也已找到了临时兼职,还是她最爱的职业——心理学教师,授课地是5.12重灾区——绵竹。

一个如花般绽放的女子——邓彤彤。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爱心的含义。

(文字:院报记者团/陈珏宏 马佳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