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标兵】爱心浇灌希望,坚持造就不凡

来源:宣传部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3-26 点击:

——访学雷锋标兵朱晓丽

第一次见到朱晓丽时,她身体微微前倾地坐在板凳上,一副黑色的眼镜,一头披肩的长发,双手推了推眼角的镜框,脸上带着微笑,整个人显得自然而随和。随着与她交谈的深入,记者从她的言语中感受到了一种魅力,一种平凡但却让人不自觉地想去亲近的吸引力。

迷茫时摸索生活目标,巧合中寻到努力方向

朱晓丽是教科学院2010级3班的一名学生。她感叹,初到大学时,对于新环境和新生活的迷茫曾一度使她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某一天,当她在上课的路上无意间看到了义务支教服务队和家教互联网关爱留守学生服务队招募志愿者时,仿佛瞬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她随即报名参加了这两支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工作的队伍。

提及她参加的原因时,她笑着回答道:“小时候我家里比较穷,而且家里有姐妹三个,姐姐因为家庭原因被迫辍学,而我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继续学业直至上大学,这对我自己的影响是特别大的,所以从小就想做点什么回报社会。”

从此之后,她开始渐渐接触志愿者服务:关爱留守儿童、进社区照顾孤寡老人、去敬老院打扫卫生……慢慢地,她感觉自己的生活逐渐变得充实,也在志愿者服务的路上越走越远。“我觉得我也没有做多少出众的事情,所以在这次当选我们学校的学雷锋十大标兵时我还是觉得很意外”,朱晓丽笑着对记者说。

坚持使平凡彰显不凡,爱心让心灵紧紧相依

2012年国培计划期间,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朱晓丽前往广安的一个小镇支教。“当时,那个小学有一个五年级的班主任怀孕休假,所以我在镇上的小学中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还要带其他几个学校的课,”她补充说道,“很累,因为几个学校之间距离较远,每天在这个学校上完课之后就要赶到另一个学校上课,也许这节课在镇山上,下节课就要去村里边”。

朱晓丽略带惭愧地告诉记者,在支教过程中,因为课业的繁重及经验不足,有时候上课会很吃力。“有时候也想过放弃,”她轻轻叹了口气,接着又说,“记得在广安的三个月,几乎每天都是从早到晚的课,喉咙哑得说不出话来,甚至现在都还在为此吃药。”

因为经验不足,她一般都是先自己备课,遇到不懂的地方或困难之处,就向当地学校的老师以及母校的老师请教。这直接导致了她整天的时间都安排得十分满。她说道:“我一般都是等到学生放学之后才在办公室改作业。改完作业,利用部分的午休时间自己做饭吃。”她眨了眨眼睛,俏皮地加了一句话:“我做的饭很好吃!” 朱晓丽认为,她的快乐是因为在教学中与学生们一起成长了,是因为孩子们逐渐培养起了对学习的兴趣,也是因为他们脸上真诚的笑容。渐渐地,她爱上了这份工作,爱上了这些淳朴的孩子,但是她又不得不回来继续完成学业。离校之前,一个不喜欢和别人交流的学生给她唱了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还是她在当音乐老师时教给他们的,至今仍深深感动着她。

志愿者之路任重道远,提升自我能力是基础

长期的志愿者生活,对她的学业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她叹息:“没有达到我自己的预期目标。”从大一大二担任大学生义务支教服务队和家教互联网关爱留守学生服务队的干事,到大三自己独自进行志愿者活动,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志愿者服务,所以到现在英语考级都还没过。

当记者问起她是否会继续坚持的时候,她微笑着说了一句话:“已经放不下了。”近三年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朱晓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践行着自己当初的愿望和梦想。“以后我还是会继续去当志愿者,一直坚持,”她笑道,“但是我觉得我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其实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自己的能力增强了,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帮助沙巴体育平台的人。”

(文/院报记者团 程家毅 张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