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后起之秀给力科研创新

来源:宣传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2-05-07 点击:

后起之秀给力科研创新

——访第五届优秀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廖立敏

在内江师范学院举行的第五届优秀科学研究成果评奖中,化学化工学院廖立敏老师凭借论文《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Kovats retention index prediction for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获得了自然科学类一等奖,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廖立敏老师。

廖立敏老师1981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05年至2008年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在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10—2011学年度,被评为优秀教师,经学校青年科技奖推荐专家小组提名推荐为“第十一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是学校第四批“重点人才工程”项目中的骨干教师。

记者:请问,您的获奖论文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是什么?

廖立敏:论文的中心思想就是构建含氧有机污染物的结构与色谱保留值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大量的该类化合物色谱保留值进行预报。

记者:您的这项科研成果在学术领域的贡献(或特殊意义、价值)是什么?

廖立敏:含氧有机物种类繁多,是环境重要的污染物。通常利用色谱分析方法可对挥发性含氧有机物进行测定,在色谱分析中的主要定性指标是保留值。但有时不可能对全部有机物的保留数据都进行测定,因此对有机物的保留值进行预测就成为化合物定性分析的一种简便有效手段。在缺乏实验数据的情况下预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快速有效地对其分析和控制提供条件。当然这方面还很不成熟,处于研究阶段。

记者您的英语水平怎么样?用全英文来撰写这篇论文有困难吗?

廖立敏:我的英语水平其实很“烂”的。我在做翻译时,使用在线翻译或金山词霸查阅单词,所以用全英文写论文当然是有困难的。

记者:据了解,您平时也从事教学工作,那您一般利用什么时间搞科研?是否会觉得累?

廖立敏:是的,教学任务是很重,一般是利用休息时间、寒暑假做做实验。有时候也觉得累,尤其课程很多的时候。

记者:您怎样去平衡教学和科研这两方面的时间?

我不会刻意去平衡教学和科研这两方面的时间,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教学上,教学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您在教学上的治学态度是什么?

廖立敏:只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精神,学生才会尊重你。

记者:您平时和学生关系好吗?

廖立敏:平时跟学生的关系还算是很好吧,经常有学生给我电子信箱发邮件,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习惯地进入邮箱查看,如果发现有学生发来的邮件,我都会给他们回复。

记者:您觉得从事科研工作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工作?

廖立敏:科研在于恒心,耐心等待,不要把科研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要克服浮躁,做好自己的工作。何时出结果,顺其自然。

记者:您在从事您的研究工作这一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廖立敏:从事研究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比如缺少缺少专用的精密仪器、缺少经费等等。遇到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想办法克服而不抱怨。

记者:您所在的学院或学校对您的研究工作是否给予了相应的支持。

廖立敏:学院和学校在科研工作中给予过较多的鼓励,比如,能在此次获奖,可能是学校领导要给我们年轻人一些鼓励吧。在项目立项中也给予过一定经费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记者:这次获奖,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廖立敏: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有自信,要乐观。

记者:您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满意吗?

廖立敏:这次获奖也算是自己运气比较好吧,因为自己只有这个水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当然已经是出乎意料,知足常乐嘛,当然也需要继续努力。

记者:您在研究工作上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

廖立敏:目前研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创思维不够活跃、停留在基础研究方面,在应用方面表现得不足。

记者:您还有其他工作上、科研上的成果吗?

廖立敏: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08年硕士毕业),很多教学及科研工作开展不久,所以目前尚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以后会努力的。

记者:近期您的工作或研究方向是什么?

廖立敏:近期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及实验》、《物质分离分析》方面的教学工作。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分离分析的工作。

按语:谈到廖立敏老师时,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王碧说:“他虽然不善言辞,却喜欢关注新的东西,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又非常勤奋,作为青年教师,廖老师可真称的上是‘后起之秀’。”

(文字:院报记者团 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