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文新学院学科建设突出优势注重特色

来源:文新学院

发布时间:2012-05-07 点击: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立足现实,放眼长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学校启动重点学科建设伊始便着手申报、建设重点学科。现有省级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比较文学”,2011年中国语言文学下属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列为学校重点学科(方向)。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项,教育部项目三项。与四川师大联办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三个二级方向导师五人,研究生教育开始起步。基本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博士为中坚,结构合理、梯队层次分明的学科建设队伍。近几年来在学科建设工作中,该学院狠抓学科的内涵建设与方向凝练,注重科学规划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几点深刻体会。

第一,提高认识,统一行动,是加强学科建设的前提。根据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的规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认为抓“优势”抓“特色”是学科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是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程。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建设,这正与抓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学科研究方向,而这正是容易形成专业特色之处;学科建设的载体是科研项目,科研项目是积聚资金、积聚人才、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了发挥优势与“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强化管理”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该学院上下高度重视,将学科建设作为了事关全院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第二,发挥优势,注重特色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科研力量強,教授、博士多,成果多,有一定社会影响。该学院努力建设省级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将唐宋文学和明清文学作为突破方向,要求教师的分散的科研方向、课题尽量融入这两个方向,形成拳头。以曾良教授为带头人的明清文学方向教师最近几年出了一批较高质量的成果,冯利华博士、李厚琼副教授、梁明玉硕士等迅速成长。同时该方向还加强与学界的横向联合与交流,成功召开了赵贞吉国际学术研讨会、明清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扩大了该学院明清文学研究的影响。同时,根据地方特殊的文化资源,该学院还调整研究方向,凭借第一手资料的优势,拿出了一些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该学院致力于艺术美学中传统美学范畴的重新阐释,对川剧、文人画、赵贞吉、张大千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内江籍艺术大师张大千绘画理论的研究,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的新亮点,使该学院的文艺学研究在充分利用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邓国军教授在《社会科学战线》、《文艺争鸣》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现当代文学研究最近几年有一定进步,主要表现在对先锋作家及四川当代作家的研究上,刘云生教授、徐万平副教授有一系列成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翁礼明、戴前伦、王 彤、吴童几位教授的努力下,有一批成果问世。语言学方面,高佳博士的量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三,以项目、人才工程为助推器,营造好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申报高级别项目时,组织大家进行充分论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把解决新兴领域、交叉学科问题作为重要突破方向,如邓国军教授的教育部项目“中国文人画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下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张大千绘画思想研究”,陈景元博土的教育部项目“基于网络热点事件的汉语评价研究”是较突出的代表。该学院将中青年学术骨干推到学科建设第一线,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继翁礼明教授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戴前伦、邓国军教授与陈景元博士又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通过选拔重点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进入学校各级“人才工程”、“人才梯队”,该学院正在努力营造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四,增加投入、强化管理,是学科建设的保障。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及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基本要求设置岗位,建立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根据学校要求制定了可操作性较强的的学科建设规划和年度任务书,通过加大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对申报项目与申报成功者给予奖励,每年都对于符合方向的高水平论文给予奖励。同时,制定有效的考核与评估机制,严格考核,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优化学术梯队。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邓国军教授表示,学院在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科内涵建设质量不高,学科发展受人才资源制约严重;方向团队整合不够,特色还有待更进一步彰显;中青年教师中还没有成绩卓著的知名专家;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不多;科研成果总量偏少,水平偏低;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很少,缺乏高级别的科研奖励荣誉等。但是,学校加大了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吹响了新一轮学科建设的号角,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实现学科建设的各项目标!